|
無蓋的音樂懷錶 |
西元1510年,德國紐倫堡的鎖匠首次製造出了第一隻帶發條的懷錶,雖說它的裝飾用途遠遠的超過了實用的功能,但是這些如珠寶般的鐘錶上點綴有寶石和琺瑯,精巧的自動裝置則會隨著機械啓動的而一分一秒的走入歷史。當時,鐘錶的製作似乎僅限於鎖匠的副業,直到後來,對鐘錶精度的要求就越來越高,鐘錶技藝也日益複雜,才出現了專業的鐘錶匠。
懷錶在十六世紀時是富有的王宮貴族們才有能力擁有的物品,到了十七世紀懷錶的功能結構也開始由簡入繁,較貴重的款式則以K金的’搪瓷’彩繪或是珠寶裝飾著各種不同形式造型的懷錶也紛紛的出籠,懷錶是具有藝術價值的裝飾品而不再是單純的計時器,因為它製造耗時’耗工’成本又高﹐所以很具有保值性,能擁有名匠所製造的懷錶﹐除了是最實用的貼身寶貝更是財富地位的表徵,亦是世代相傳最有意義的傳家寶。
|
附有懷錶吊座的古典懷錶 |
全世界第一只附有音樂機芯的懷錶生產於 18 世紀末,一個好的音樂懷錶除了要有極高工藝水準的音樂機芯外,更重要的是音樂盒本身要能有足夠的共鳴效果,良好的共鳴,可以使機蕊所發出的美妙音樂更加柔和,讓人驚嘆不已。當時只有極少數的瑞士工藝大師擁有製造音樂懷錶的技術,正是因為隨著幾次經濟危機的發生及製表工藝結構程序的改變,這個技術逐漸的消失。時至今日,只有更為少數的工藝師傅有能力製造小型音樂機芯,接下來這些懷錶便在世界各地迅速地吸引了鐘錶愛好者的注意。古典音樂是歷久彌新的永恆象徵,而音樂懷錶因運用機械動力所以不需要更換電池,兩者的結合始終具有[永續傳承]的精神意涵,其內樂曲多呈現十八世紀巴洛克時期的曲調美感,是聽了還想再聽而且永遠也聽不膩的繞樑樂章。並且音樂懷表不僅是餽贈親友的最佳紀念品也是個人聆賞典藏的浪漫珍品。懷錶甚少如同項鍊般戴著,因為它太笨重了,如果用懷錶鏈配戴起來搭配著裝飾穿著,可增添許多尊貴感,大部份的人都是把拿來把玩和欣賞或有紀念的意義,對許多人來說懷錶不僅是拿來看時間的,而是觀賞品味與雅致的趣味性 懷錶大部份都是要上發條的,也有用石英的但比較少,如果用上發條的要每天上一次,石英的就不用因為是使用電能的,如果要能長保珍貴的價值就必需要選機械式的,懷錶放置身上的位置並不一定,有的是掛在腰帶上要不就都放在上衣外套口袋中,端看設計也看個人習慣也有專用座以供放置於桌面,一般說來懷錶的防水設計都不是很好絕對要注意,而在於材質上有部份的以銅製品做的,一定要小心生銅鏽。
|
一打開音樂會就會曼妙地響起 |
每一只音樂懷錶都必須經由人工來裝配,導致生產費時產量十分稀少,幾乎每只懷錶都會附贈同材質的錶鏈,有些還附有懷錶吊座。在精緻的製作過程中為了確保音律的品質,錶廠必須力求機械運轉的時計機芯與負責演奏樂曲的音樂機芯,二者不會因相互震動而產生干擾。音樂懷錶又分為有蓋與無蓋兩種可選擇,有錶蓋的款式則是利用錶蓋的開啟,啟動音樂,關閉錶蓋時,音樂就自然地停止。另一種沒有錶蓋的款式是利用懷錶背面的調節器,作為音樂機械機芯上發條及啟動音樂的功能,另外可以透過鏤空的窗口觀看音樂機芯與時計機械機芯的運作。
|
有蓋的音樂懷錶 |
|
讓人愛不釋手的懷錶 |
自有懷錶與手錶的設計以來,製錶大師們就一直不能忘情於製作一只可以發出音樂的所謂音樂懷錶,然而他們必須先發明極其精良的技術,解決音樂懷錶運作時能避免誤鳴的問題,才能創作出真正有實用價值的音樂盒系統的懷錶。
直到機械錶復興時期,繁複精巧的機械工藝取代冰冷沒有生命力的電路板、重拾消費者與收藏家的熱誠,這樣的趨勢才因而逆轉。由於錶面下所暗藏的無數精細零件,幾乎可說是富涵集合了由古至今一切製錶概念和技術的精華,有能力製作一只精良的懷錶變成展示一家錶廠的製錶技藝無與倫比的最佳指標,這就是為何今日這些精緻的懷錶計時至今仍是頂尖錶廠必爭之地,也是這世上所有製錶大師會窮其一生努力追求製造技術的原因了。
|
最高鐘錶工藝非凡成就的珍品-自鳴鐘 |
音樂欣賞點-潘朵拉之心-懷錶音樂盒(僅僅提供連結,嚴禁任何商業用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