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運動家精神與選手輸贏心的評價

近期在廣州進行中的2010亞運會,在跆拳道項目發生了一件令台灣人意外的事情。在台灣跆拳道女子49公斤級,國人引領期盼奪金希望之一選手楊淑君,由於使用了不符合大會規定的電子襪而被取消續賽資格。

那到底跆拳道比賽對於此最新科技評分的裝備規如何呢?這要提到在電子化以前的跆拳道比賽是由四名裁判分別坐在比賽場地的四個角落,當其中一名選手擊中對手得分的位置(如腳踢上半身正中、兩腰側位置、頭部,拳頭強而有力擊中頭部以下的上半身),由四名裁判中兩名或以上者判定該選手得分與否。隨著跆拳道比賽中電子器材的出現,為要求公平性原則,開始往電子化評分方向出發,而本屆亞運會則使用電子感應護具再加上三名場地裁判,電子裝置為主場地裁判為輔兩方面來做得分的裁定。

 電子感應護具操作採簡單化原理,選手的腳上所穿的電子感應襪,踢中對手上半身的三個電子感應得分區,以達到一定面積及力量,則電子感應護具會將訊號透過肩上的傳導裝置以無線傳送至積分計算器上,確認得到一分,因為頭部並無電子裝置,加上電子感應護具無法確認被轉身腳法踢中,所以此兩項攻擊得分與否仍然由三位裁判決定,電子感應裝備也會因選手力道輕力擊對方或收腳太快,誤導致未被擊中,反之若電子感應裝備太敏感,選手即使未有確實擊中對手,也有可能被誤判為得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大會要規定選手身上的裝備款式之尺寸要嚴格要求的地方。


由於電子感應器具如此重要,所以在比賽前均會有測試護具的程序,以確認雙方的電子感應器均合規定,如有問題必須立即更換。而楊淑君使用的電子感應護具為較舊型的綁定式,感應區是套在腳上,與最新感應區與襪連在一起有所大不同,這種舊式的電子感應護具由於是套在腳上,有被增加感應的機會,令賽事出現不公平情況。

實際上是因為原本楊淑君腳上所穿的電子襪,符合今年廣州亞運採用的規格,是由南韓開發的護具,不過由於檢測時因為楊淑君大會要求更換合乎尺寸的電子襪,所以教練拿了1999年舊款的謢具,才導致被判失格,至於楊淑君腳上所穿舊款的電子襪,而不合亞運大會的規定,卻一路踢到了9:0而中途發生判定的爭議,韓國籍裁判的居心讓人不得而知。


世上本很多事情意外的發生,往往責任歸屬起來都不會只單方面的問題,本屆亞運會規則從嚴,不符合規定會馬上被判失去資格,這是有言在先,選手裝備器材準備的不足,沒有贊助的廠商欠缺備用的裝備,是我方的責任。大會檢錄認定的統一性顯然也有嚴重的缺失,此事件主辦單位處理是否恰當公理自在人心,筆者認為既然赴大陸參賽我方不得不多提防一點,這種與對岸很模糊又微妙的關係讓人感到窒息。不論如何,跆拳道為了維持奧運會比賽項目地位,未來必須使用電子感應護具,希望這次事件當成是一個教訓,繼續支持讓國人引領期盼奪金希望的選手楊淑君,邁向兩年後的倫敦奧運金牌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